操肌既为外观也为健康

图像

健身运动在香港愈见盛行,各类健身室愈开愈多。「操肌」除了可改善外观,更有实际用处,皆因肌肉支撑着我们日常生活每个动作、姿势。当身体肌肉量不足时,将影响生活,严重甚至会引致残障,医学上称此情况为肌少症,因肌肉会随年岁慢慢流失,故此症常见于中老年时期。在香港,估计有近15万名65岁或以上长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,情况并不罕见。

有研究指出,肌肉量一般在30岁到达高峰后便逐渐下降,而下降速度则以男性较快;但亦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肌肉流失,例如营养不良、活动量下降、内分泌失调、脑神经疾病,与肿瘤癌症相关的问题等。

肌少症患者多会寒背、行动吃力及缓慢、经常跌倒,出现骨折风险较平常人高。由于肌力下降影响体能活动,患者也较易中央肥胖,更有机会演变成高胆固醇、高血压和高血糖(三高)的问题,增加患冠心病、中风等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
现时没药物针对治疗肌少症,惟依靠日常饮食可缓减肌肉流失。首要摄取足够蛋白质,包括鱼、蛋、肉类及乳製品等,有助增加肌肉质量。不少长者因牙齿咀嚼功能变弱而较少吃肉,可以蒸蛋、豆腐等软质食物取而代之。同时应戒烟、减少饮酒,以免阻碍肌肉蛋白质形成。另外,适量晒太阳能刺激皮肤合成维他命D,平日进食三文鱼、蛋黄等皆有裨益。

饮食配合运动双管齐下,成效更显着。患者可按个人能力调整运动强度,节奏较慢的太极、慢步行亦可;每星期最少两日进行低强度的抗阻力训练,例如深蹲等锻炼肌肉力量。若病情较严重,宜咨询医生、营养师及体适能教练的专业意见。

原文刊载:

https://health.hkej.com/health/article?suid=3697001&subjectline=%E6%93%8D%E8%82%8C%E6%97%A2%E7%82%BA%E5%A4%96%E8%A7%80%E4%B9%9F%E7%82%BA%E5%81%A5%E5%BA%B7

Case Study
Off
Diseases
Age Groups
Body Focuses
Self Test - Habits
Self Test - Symptoms
Self Test - Tags
Self Test - Targets
Media